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养成和劳动体验获得,乐山市五通桥区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家校联动作用,社会支持作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式多样,促进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一是校园学践结合。全区中小学按照《五通桥区中小学劳动综合实践和研学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全区中小学的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全区中小学实现100%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同时,各校结合学段特点和学校实际,开展“开心小厨房”烹饪学习、“校园跳蚤市场”体验、整理内务比赛、环境卫生评比等劳动实践活动60余次,覆盖师生近2万人,通过学习和实践结合,促进校园劳动教育活泼有效。
二是联动家庭课堂。加强家校合作,全区31所家长学校将指导孩子的家务劳动列为家长的必修课,要求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每年要掌握1—2项家庭生活技能,在疫情防控“停课不停学”期间、寒暑假将日常家务劳动和生活技能纳入学生家庭作业,由家长督促落实,教育和引导孩子学习、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下一步家务劳动将纳入劳动教育家校合作常态化内容。截至目前,收集到家务劳动图片5000余张、短视频 200余个,感恩父母、分担家务的家风正在逐步形成。
三是拓展社会实践。通过在该区“红军村劳动综合实践基地”开展探索植物世界、掌握农具使用方法等系列劳动体验,到山羊养殖场、中药种植地、茶厂观摩学习,到敬老院开展公益劳动,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搭建的劳动实践平台开展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在社会各个领域开展劳动实践体验和锻炼。截至目前,全区中小学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2万余人次,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明显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