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职业旅行家,徐霞客首先在旅游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因为他卓越的旅行,也使他成为当然的地理学家。“他是中国山岳地理研究的鼻祖。由于徐霞客的卓越贡献,我们应该把他看作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地理学家之一。《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具有世界性的科学文献。”作为一位科学家,他不信鬼神,对地貌、溶洞、水文、动植物、温泉、地质等众多方面都有真实、准确、细致的记录,共记录地貌类型61种、水体类型24种、动植物170多种,名山1259座,岩洞溶洞540多个,50多处文物古迹,百科全书式地提供了地理学方面的史料。为此,我们可以从下面一张表格中对比历代地理名著的考察记录情况(见表)。
此外,徐霞客所考察的喀斯特地貌比西方早200年;他弄清了珠江源,纠正了《大明一统志》的错误;纠正了《禹贡》的错误……因为旅行,他已经将自己铸造成了一位卓越的地理学家!
在文学方面,徐霞客可以称得上卓越。他“据景直书,模范山水”,形容物态,摹绘图景,不仅文字功夫非同一般,而且“风格”独树一帜。他的游记天趣横生,气象万千,高山大河,源流曲折,喧腾纸上,所记奇景胜迹,灿若繁星,无不让读者称奇赞叹!他现存37首古诗,也证明着其文学方面的实力和才华。
比如他写山峰:我欲倒骑玉龙背,峰巅群鹤共翩翩。
写大海:万壑归同一壑沤,银河遥点九天秋。
写瀑布:珠玑错落九天影,冰雪翻成双壁喧。
写积雪:北辰咫尺玉龙眼,粉碎虚空雪万年。
写梅花: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
写友情:别君已许携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鹃。
……
在生态学方面,徐霞客不仅综合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洋溢着对大自然的热爱,这种纯粹的“中国的自然之爱”,让我们真切感觉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
同时,徐霞客还详细记录和反映了民族地区的游历情况,涉及瑶族、壮族、苗族、纳西族等众多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节庆活动等,是古代内容丰富的民族学调查实录。他广泛接触明朝末年社会各个阶层,记录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提供了一部明末社会情况的信史。
当然,在励志方面,徐霞客和他的游记也是不可多得的精神之源。先不说他遭遇盗贼、战胜饥饿和探险的艰难,单就长期坚持写日记就足以见其恒心。现存63万字的游记,不仅是我国古代游记作品中规模最大的鸿篇巨制,也是对无数写作者专注于一事的励志丰碑。当今天的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书房里,还心存埋怨或懈怠时,不妨想想一千多年前那位“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的大旅行家徐霞客。
徐霞客从22岁开启探险之旅, 51岁作人生的最后一次出发,53岁因“两足俱废”而东归,54岁去世。这一生中,他只做了一件事,旅行,不懈的追求诗与远方。更可贵的是,在那个应举成风的时代,徐霞客选择了一条艰难无比的道路:以生命为代价,以考察大自然为己任,置身风雨寒暑、悬崖峭壁,四处游历,创下众多历史之最,被誉为“旷世游圣”。
徐霞客留给我们的财富是立体的、巨大的,他用最独绝的旅行,最精美的文字,描摹了世间最奇妙的风景,表达了最高洁的情感,追求着最和谐的天人关系,铸造了最真实的科学精神,这不仅是徐霞客成功的根本所在,也是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
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旅行家?旅行者和旅行家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现在,纵览徐霞客的一生,可以得出这样的“答案”:成为一名旅行家最核心的标准有两条,一要有载入史册的旅行经历,二要有不朽的游记作品。展开来说,主要应具备七个方面的条件:
一、要有好身体。二、要有时间和基本的经费保障。三、真正的热爱。四、要以旅游为“职业”,或者说,要有长时间、高密度、大跨度的旅行经历。五、要有顽强的信念。六、要有影响未来的作品。这种作品不仅集结了旅行家个人的新发现,而且在整体上,对全人类有普惠性。七、要有好运气。待在家里等运气的人,永远不会有好运气。旅行家的道路是一条艰苦异常的道路,他们都是命运的宠儿,也是命运的搏击者。到了这一层,一位真正的、伟大的旅行家便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