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和未来面向切实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实现育人方式的重点突破,必须全面加强实践的育人功能,切实发挥实践教育的重要价值。在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面向未来教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六个方面下工夫,这六个方面下工夫就是第一个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工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工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工夫,要在增长知识监视上下工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工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工夫。
在这次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提出了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样的劳动观念应该怎么样去构筑我们的教育体系?于是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次全国教育大会的一个最新点就是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提出了劳字,因为原来我们都说的是德智体美,而且在里面提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候,提到了我们在立德树人中所要立的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所要树的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怎么样在社会实践性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2017年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里面,在那里面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途径提出了六种实施的方法,包括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组织育人,我主要说说实践育人这个环节。在实践育人这个途径里面,它几乎提出了20种实践育人的形式,比如说提出了开展各类主题的实践教育,这样我觉得我们现在全国所有的学校都在做,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主题实践教育,包括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等地开展文化教育,这个也是非常盛行。另外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科普教育、国防教育。
利用环境保护、污水处理企业开展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在这里面特别提出了加强劳动实践,加强劳动实践里面大家可以看到它一个是在学校的日常生活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参加校园内的劳动,另外一个教育引导学生在家务劳动中,比如说通过日常的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的力所能及的劳动教育,现在我们全国有很多劳动教育基地,每学期有几天的时间把学生带到劳动教育基地里面去体验,那是一种特别安排的劳动机遇,但是在我们实际上的政策里面还提出了在学校内和家庭中的劳动教育,这里面也特别提到了要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作为实践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当然里边还提出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什么是研学旅行?西安推进研学旅行是比较早的,第一期西安就是我们教育部研学旅行的试点实验区,现在在全国各地依然有些地方对研学旅行内涵的理解其实还是不够的,前一段时间我们刚做过全国31个省市全国研学旅行大调研,在我们教育界对于研学旅行定义里面,特别强调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另外特别提出了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关于研学旅行的目的,是怎么样把它和国家发展、把它和立德树人联系起来,研学旅行是实践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它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在学生中着力提高的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研学旅行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和对人民的热爱之情,通过研学旅行是要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主动的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也要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
在这里面对于研学旅行提出了它的根本目的、基本前提、着力点和突破口,我们看到它明确的提出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就是立德树人和培养人才,在这里面已经提到了让学生在旅行中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在研学旅行中学会生存、做人做事、学会生活,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